东西牵手 校地合作 共创“国培”新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培”计划是国家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淮阴师范学院积极承担“山西省乡村小学教师访名校短期集中培训”“国培”项目,将关怀与爱融入高水平的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之中,雪中送炭,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火种”型的教师。

    缘聚“国培”,提升自我

    2016年11月1日上午,淮阴师范学院承担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别培训计划(2016)”——山西省乡村小学教师访名校短期集中培训举行了简短、隆重的开班典礼。该项目由山西省教育部门举办,淮阴师范学院承办,旨在通过现代化、高水平的能力和素质培训,为山西乡村小学、教学点培养骨干力量。

    淮阴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国培”计划,对山西省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结合全国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任务和特点,以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为主线,设计培训方案。方案着眼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深入区域名校考察交流,研究解剖典型案例,着重提高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

    按照“国培”项目的要求,淮阴师院基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立场设计了学科教学改革综论、学情观察与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育观摩与实践四个学习模块,并拓展开发、设计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观察、农村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改革等近20个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比达70%以上。这些精心筹划的培训内容,既是当前小学教育变革发展的必需,也是当下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所需。

    培训中,学校秉持“精细化过程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了培训管理制度,注重过程管理,细化项目实施流程,确保工作无疏漏;细化工作职责,工作分解到人,职责落实到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淮阴师院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员的学习发展服务;重视过程监控与评估,及时收集参培学员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调整、修正项目执行进程。

    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集体氛围,并及时给予学员们操作指导,培训班班主任罗刚、胡萍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并主动从学员需求出发,推出了第一个话题:“参加‘国培’,你最想收获的是什么?”话题立刻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在各抒己见的热烈氛围中,学员们加深了对培训宣言“参与‘国培’,提升自我”的理解和认同。

    罗刚、胡萍老师还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沟通便捷的优势,不时发布公告,提醒学员紧跟学习进度。学员们也经常在群里提出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大家在交流中相互解惑、在探索中共同感悟,专业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班制作的简报新颖别致,充分展现了培训学员的风采。虽然“国培”集训只有短短的10天,但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齐心协力,共同制作了7期简报。简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大家的培训成果,不仅是对学习的总结,也浓郁了学习氛围,让学员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以提升自我为主题的研修活动中。学员们在简报中深情地写道:“缘聚‘国培’,珍惜机会。缘聚‘国培’,收获喜悦。缘聚‘国培’,硕果累累!”

    情境教学,行思结合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并成功获批江苏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2016年,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江苏省首个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专业,顺利通过专家组审定,获得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长期以来,学校始终高举师范教育的大旗,把教师教育作为办学的根本与特色追求,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为己任,不断探索育人路径,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形成了成熟、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教育科学学院在淮安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搭建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共同体,与区域内16所城乡小学签订了合作培养教师人才协议,构建了大学、政府部门和地方中小学“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学教师。

    为了提高“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避免成为“听听讲座、看看学校、谈谈看法,各自回家”的流程式培训,淮阴师范学院精心组织,将校本研修与“国培”计划结合,注重培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员们不仅走进名校看一看,而且深入课堂作为“影子老师”跟一跟,在教学情境中参与、体验教学实践。

    学员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如影随形”地跟随名校的一线优秀教师系统地参与教学、教研及班级管理等环节,从观课、听课,现场观摩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践;到备课、摩课,在一线教师指导下自己备课;再到说课、议课,进行集体讨论,自我反思,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整个培训过程中,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观摩与评课议课相结合;教法探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微格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研讨反思相结合;专题教学与团队辅导相结合,让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在研修中领悟,在反思中成长,在行思结合中提升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

    对于此次“国培”项目,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何杰教授坦言:“乡村小学大多硬件设施匮乏,学生视域狭窄,思维也较为浅层,针对这些短板问题,我们在培训中特别加强了情境教学法的体验与实践。”何杰教授介绍说,小学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推动认知活动的进行。情境的营造,既可以用实物显情境、角色演情境、游戏创情境,也可以用语言来描绘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学员们在观摩了不同学科的“原生态”情境教学法运用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提升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课后一定要认真总结,把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在返岗后吸收应用,为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有的学员在心得体会中感慨地写道:“访名校活动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情境教学’,让我加深了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通过观摩名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我感到自己教学行为的不完善,十分庆幸找到了提升的方向和方法,这将会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 

    双师共育,薪火相传

    为了更有力度、更高质量地完成本次“国培”项目,淮阴师范学院设计了“全程双导师制”。一方面,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精心遴选了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成立培训团队;另一方面,优中选优,安排名校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培训“双师”库。

    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双导师”们凝心聚力,紧贴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和流程,在内容设计上突出精益求精,在培训形式上强调多元丰富,力争为乡村教师们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双导师们还协力开展理论讲座和课堂教学实践指导,面对面地与学员们进行研讨交流,保证了“国培”计划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加“国培”项目的学员们惊喜地发现,培训师资团队中有6名高校教授,8名小学特级教师,可谓师资力量雄厚。在淮安市实验小学、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等区域名校进行考察学习时,均安排了校长和优秀教师授课和参与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支“上通理论,下接地气”的培训团队,为“国培”计划的圆满完成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淮阴师范学院校长朱林生教授在培训结束后向学员们表达了祝贺,他说:“‘国培’计划是国家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十分高兴地看到学员们在这次培训中表现出的潜心学习、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也祝贺大家都能学有所获,满载而归;同时,希望学员们返岗后,能够在各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成为‘火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山西省乡村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自山西省各个乡村小学的骨干教师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国培”计划的感激。学员代表在发言中感谢国家教育部门、山西省教育部门、淮阴师范学院及有关单位为乡村教师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学习了先进知识,拓宽了眼界,并代表全体学员郑重承诺,一定会将学习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去,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发挥好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更好地培养乡村学子。

    短短的10天时间转瞬即逝,但专家和一线教师们的悉心指导、学员之间你来我往的交流探讨,各所区域名校校本研修的成果分享,所传递的知识、传递的爱不会消失,并将继续传递下去。正如培训班班主任罗刚老师所说:“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在无止境的追求中为实现共同的教育梦想一起努力!”

    (蒋亦华 何 杰 王丽英)